益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謝宗翰專訪

在台灣,大多數的會計師事務所多從事法遵審計或稅務申報之業務。然而翻開益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所長謝宗翰的資歷,除了豐富的個人與企業稅務管理經驗,更取得包括英、美、澳洲等多國會計師執照,近年不僅接手許多跨國資產規劃與國際稅務諮詢案件,每逢國際財稅政策更新,也常見謝宗翰發表實務上的評論解讀。究竟是什麼樣的契機與看見,讓他選擇跳出既有的專業版圖、開發國際化的新路?
有別於傳統會計師多為「科班出身」,謝宗翰的學習歷程有些特別:他大學原本就讀台大社工系,後轉至經濟系,畢業後又考入清大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班,研究的竟是物流市場的發展。「那時候中國熱,大陸電商剛起步,我覺得物流似乎很有前景,就想投入這個市場」謝宗翰回憶。
但深入瞭解後,他發現物流產業的業務能力要求極高,自己不擅交際應酬、也不想受限大公司的科層體制,幾番評估後覺得專業性與獨立性高的工作較適合自己,因此一畢業就報名補習班力拼國考,這才開始了他的會計師之路。
從會計專業的侷限性中
發掘創新路徑
不過,雖然會計師有「國家級的專業認證」,工作相對穩定,但謝宗翰執業三、四年後就意識到台灣會計師整體市場規模有限,同質性也高,若希望保有競爭力,勢必要拓展業務範疇、發展具差異化的服務。
當時,台灣正逢會計準則的重大轉換,從以參考美國 US-GAAP(公認會計原則)為主的制度轉為使用全球較多國家使用的IFRS準則(國際財務報告準則),兩者在監理邏輯與規範架構有諸多差異,相關從業人員都得重新學習新的國際會計與財報知識。這讓謝宗翰發現到,會計專業有強烈的地域性,換了一個國家,稅法規範與申報作業便大不相同。一向勇於嘗試轉換的他心想,自己或可將國際稅務規劃作為日後發展的專長領域。
謝宗翰最早取得的是英國會計師執照(The Association of International Accountants,AIA),因該國認證可承認他國的相關教育學分,許多科目都可抵免,對已通過國家考試、具執業經驗的會計師來說,只需通過兩科考試即可獲取證照。
但不久後他就發現AIA對自己的幫助相對有限,因台灣具跨境資產的客戶多集中在美國、加拿大與澳洲三地,且隨美國 FATCA(海外帳戶稅收遵從法案)實施後,相關的稅務諮詢需求增加,使他決定再考取美國及澳洲的會計師資格。
其中,美國會計師認證沒有抵免制度,共要準備十多個科目,「全部都得重新來過,一科也少不了,」謝宗翰說,當時第二個孩子剛出生,又需兼顧工作,每天只能固定利用晚餐後三小時研讀教科書。所幸太太全力支持,在持續一年後他終於順利通過考試取得執照。
將近三年多的進修以及過去累積的經驗,讓謝宗翰更有信心處理跨境資產的業務。謝宗翰觀察到,台灣許多隱形富豪長年經營海外貿易事業,累積龐大的境外資產多置於 OBU(境外銀行業務)帳戶中,對於台灣稅務體系相對陌生。但當這些企業主準備退休時,仍面臨資產移轉回國或傳承的問題。「跨境信託規劃很重視資金的彈性,」對國際財會運作邏輯的掌握,讓謝宗翰能更快掌握不同國家的税制,在資產配置、身份選擇與信託架構的選擇上作適切的規劃。「若僅憑台灣會計的經驗,很難做到。」

業務越國際化
越需發展跨國合作模式
儘管逐步朝目標邁進,謝宗翰仍在摸索事務所最佳的經營模式。「目前最大的挑戰在於人才,」因國內會計事務所多採團隊分工,資深會計師在開發客戶、擬定規劃案後,會由助理團隊協助行政相關業務。
但國際稅務規劃在台灣尚不普遍,進入門檻偏高,除了語言能力、還需隨時掌握法規制度的更新,不容易找到適合的人才。「所以可以承接的案件量反而很有限,」謝宗翰直言,目前所有跨境傳承案幾乎都是他一人獨立完成。此外,台灣民眾普遍較不願意在專業諮詢上付費,習慣用最少的錢問最多的問題,有時候也較難支持較複雜專案的推進。
不同國家的行事慣例、業務流程差異,也是處理跨國稅務時常面對的挑戰。例如美國與台灣在電子申報的便利性上就有很大的差異。謝宗翰舉例,美國國稅局對身份認證要求嚴格,導致非美籍會計師在協助報稅時,仍需以傳統的郵寄方式傳遞文件,「有時候收到信、打開一看,就發現回覆期限日已過了,」他苦笑道。
為更有效率協助客戶,謝宗翰近年也在美國、香港、新加坡等國家尋找合作夥伴,包括在地會計師、律師、信託顧問以及銀行、保險機構,「做國際稅務這一塊你很快會發現,單打獨鬥是走不遠的,」謝宗翰舉跨國信託業務為例,即便自己熟悉美國制度與稅法,但如信託契約撰寫或至法院公證等程序,仍須律師陪同客戶出席;而當客戶有資產配置的規劃時,也需要了解當地有哪些適合的金融商品選項。
“會計師就像財務規劃的建築師
擅長構畫設計圖、為客戶建立資產配置的整體結構設計“
但跨國的合作網絡該如何建立?謝宗翰分享,台灣會計師公會有時會舉辦一些國際交流活動,也會與美、加區域性的會計師協會建立定期互訪機制,透過交流結識在地專業人士。有些人脈也得從實際接手的案件中慢慢拓展延伸。如新加坡、香港等地的私人銀行體系,為接待高資產客群,通常已建置完整的跨專業團隊。當服務的客戶剛好在該銀行開戶,就有機會接觸到這些專業人員。有了一、兩次接觸經驗、建立信任關係後,後續才有機會在跨境服務時洽談合作可能。
全球稅務資訊走向公開、透明
跨境資產傳承更需專業規劃
承接跨境資產傳承三年多,謝宗翰觀察國際趨勢指出,不論是美國的 FATCA或由OECD國家提出的受控外國公司制度(Controlled Foreign Corporation,CRC)、共同申報準則(Common Reporting Standard,CRS) 、到全球最低稅負制(Global Minimum Tax),國與國之間對個人帳戶資產的資訊共享勢必越來越快速、全面,資產不可能高度隱藏。因此,跨境資產的規劃將更重視申報法規的掌握,以及如何利用信託、保險等工具,確保資產能依照預期的目標傳承。
他也提醒,國內不少具雙重國籍的民眾長期生活於台灣,再加上過去台灣執法寬鬆,對於在他國的申報容易存在僥倖心態。「很多人會覺得不在那生活、工作,為什麼還要繳稅?」但稅制背後往往具有承擔公民責任義務的意義,且若因申報受罰也可能影響到未來移民的相關權益。
由於跨境稅務議題對一般民眾來說較為複雜且陌生,雖尋求當地專業會計師或律師直接辦理申報速度快、成本低,但實務上也很常看到,當地會計師或律師無法用民眾能夠理解的方式說明相關方案,或因文化差異而難以理解客戶實際需求。謝宗翰建議,在進行跨境傳承時,應優先尋找能有效溝通的專業人士擔任顧問,以確保規劃方案符合預期。

除執業工作,謝宗翰平時也擔任國稅局的「公益稅務諮詢會計師」,這是由會計師公會與國稅局合作的制度,當民眾遇到稅務問題時,可直接打電話尋求免費的諮詢。「說穿了就是義工,」謝宗翰笑說,每次輪值的車馬費一百元,但多數會計師仍願意參與,因為一方面可透過專業協助更多人,另一方面也能更瞭解一般人的疑惑,在執業時用更平易的方式解說。「這些經驗其實讓人變得更謙卑。你會知道,有些知識對我們來說是基本,但對很多人而言,是全然陌生的領域。」
開始接觸他國稅務工作後,也讓他更看見台灣的特色。謝宗翰以美國為例,不僅稅目多、跨州差異大,一次報稅要提供的資料經常動輒五、六十頁,且若要使用報稅軟體,還需另付數千元費用。相較於台灣,稅制單純、國家提供報稅軟體,大多數人只要點幾下滑鼠報稅就完成,「很多台灣人喜歡說『中華民國萬萬稅』,但其實跟其他國家相比,台灣稅制單純多了。」謝宗翰說,現在他都常會用這些來提醒客戶,身在台灣其實是件幸福的事。
謝宗翰會計師小檔案
現職:
益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 所長兼會計師
社團法人高雄市會計師公會 副理事長
社團法人中華民國金融與法稅制研究發展暨顧問協會 理事
證照:
中華民國會計師 (TWCPA)
美國會計師 (AICPA)
澳洲會計師 (AUCPA)
英國AIA國際會計師 (FAIA)
國際專案管理師 (PMP)
國際商業分析師 (PMI-PBA)
國際敏捷專案管理師 (PMI-ACP)
國際認證高級理財顧問師 (CFP)
國際認證財務顧問師 (IARFC)
學歷:
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
國立台灣大學經濟系學士